注塑机基本知识介绍

小编 2024-09-26

注塑成型是利用塑料的热物理性质,把物料从料斗加入料筒中,料 筒外由加热圈加热,使物料熔融,在料筒内装有在外动力马达作用下驱动 旋转的螺杆,物料在螺杆的作用下,沿着螺槽向前输送并压实,物料在外 加热和螺杆剪切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地塑化,熔融和均化,当螺杆旋转时, 物料在螺槽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,把已熔融的物料推到螺杆的头部, 与此同时,螺杆在物料的反作用下后退,使螺杆头部形成储料空间,完成 塑化过程,然后,螺杆在注射油缸的活塞推力的作用下,以高速、高压, 将储料室内的熔融料通过喷嘴注射到模具的型腔中,型腔中的熔料经过保 压、冷却、固化定型后,模具在合模机构的作用下,开启模具,并通过顶 出装置把定型好的制品从模具顶出落下(如下图所示)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2、注塑成型设备的结构:注塑成型设备的结构: 

(1) 注塑成型设备按外形分为立式、直角式、卧式等.其中立式、直 角式用于注射 60g 以下的制品, 卧式可生产大、中型制品。 

(2) 按塑化方式和注射方式可分为柱塞式和螺杆式, 螺杆式产量大, 目前被广泛使用。 

(3) 注射系统由加料装置、机筒、螺杆或柱塞、喷嘴等组成;

(4) 合模系统由固定模板、移动模板、合模油缸、顶出装置等组成; 

(5) 液压传动及电器控制系统; 

(6) 模具系统由凹模、凸模、成型芯、导柱和导套以及浇注系统组 成; 浇注系统通常由主流道、分流道、浇口和冷料井组成。

image.png

3、 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 

注塑成型模具是保证制品形状尺寸精度及内在质量的关键, 按分型结 构分,有两板模、三板模、四板模、六板模和侧开模等;由凹模、凸模、成 型芯、导柱和导套以及浇注系统组成

image.png

4、 浇注系统 

浇注系统是指主流道上的衬套口至成型塑件的模具空腔的距离,它 是塑化好的熔融料通如成型空腔的流道. 浇注系统通常由主流道、分流 道、浇口和冷料井组成.浇注系统 的要求有以下几点:

1、各流道的距离 应尽量缩短;

2、各流道应尽量畅通无阻;

3、有利于排气;

4、浇口残留痕 迹不影响制品外观;

5、冷料不能进入型腔;

6、流道有一定的锥度.浇注系 统通常由主流道、分流道、浇口和冷料井组成。 

主流道是经喷嘴射出的熔融料到模具空腔的主要流通输送料道。 

分流道是主流道出口与模腔料入口处,即浇口部位之间的尺寸,其形 状为梯形,应平衡布置,且流道比主流道短.如果分流道后边还有分流道,这个支分流道长度要比分流道短;分流道与浇口的过渡连接处要设冷料 井,避免冷料硬块进入型腔内。

浇口是指熔融物料流道与模腔连接部位,浇口的截面形状、尺寸对熔融 物料流动、充模、制品的密实性和制品几何形状精度,都有较大影响;浇口 的形状有以下几种:1.中心浇口,2.側侧浇口,3.环形浇口,4.扇形浇口,5、轮幅式浇口

image.png

五、注塑成型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 

注塑的工艺过程,可分为计量加料、预塑化、合模、注射充模、保压、 冷却固化成型、开模和制件脱模等动作。主要工艺参数有以下几点: 

1、干燥温度时间;2、成型温度;3、过程压力 4、过程速度、5、成型时 间。 只有合理的调节各个工艺参数,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塑料产品,这些过 程因素对塑料零件的影响列表分析如下:

问题点原因分析改善对策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、
表 面 银


原料潮湿

预先干燥材料或用材料干燥器;避免材料在模塑

前受较大的温度变化。

塑胶在模腔内流动不顺畅

(A)浇口要对称;    (B)再定浇口位置;

(C)保持模温均匀;(D)尽量使切面薄厚均匀。

缺乏外润滑剂
喷脱模剂(如硬脂酸锌);通常要模具抛光。

外润滑剂和塑料混合不均匀;

注塑速度太快。

延长混合时间或增加小量润滑剂;

(A)工模设排气孔;    (B)减少注塑压力;

(C)降低机筒温度;(D)减小注塑速度;

(E)降低螺杆旋转速度或背压。
模温过低增高模温
注射压力过大降低压力

二 、

表 面 不

完整
成型温度低提高熔胶筒温度
工模温度低提高工模温度
注射缓慢(A)增加注射速度;    (B)加大注射压力。
塑料在各浇口之流动情况不一样尽量使浇口对称

塑料在模腔内流动不良

(A)再设计浇口或模制品;(B)加长注射时间;

(C)减少低压持续时间。

三 、

塑 胶 未

能 全 部

熔融
熔胶筒温度过低
(A)提高熔胶筒温度;    (B)增加螺杆背压。

周期过快,使熔胶筒内塑料供应不


延长周期
熔胶筒加料量无法控制改用好的射嘴

四 、

翘曲

制品太热时脱模

(A)降低塑料温度;  (B)降低工模温度;

(C)延长周期;      (D)降低螺杆旋转速度或背

压。

塑料太冷

(A)提高熔胶筒温度;(B)提高工模温度;

(C)提高螺杆背压力。
制品切面薄厚不均匀(A)模具受热不均匀;(B)使制品切面薄厚一致。
入料太多(A)减少入料;     (B)降低注射压力。
浇口不对称调节浇口

制品脱模系统设计不良或安装不


再设计或再安装
模具温度不均匀使保持温度均匀
过多废料在浇口周围(A)再调整注射时间;    (B)减少或增加浇口尺码。


注射压力太低增大压力
料筒温度太低提高料温
模温太低提高模温
排气不良改良模具排气槽
包风改良模具射口
射速太慢提高射速

六 、

顶 出 困

工模冷却不足加大水量延长或冷却时间
工模斜度不够增加退模位的锥度
制品缩水而黏住阳模提高模温或减少冷却时间
注射压力太大降低注射压力

七 、

制 品 批

塑料太热降低料筒和模具温度
注射压力太大降低注射压力
闭模压力不足提高锁模压力,如已不能时须换较大的机械设备
八 、

塑 件 变

废料太多少用或不用
加热不均加长成型周期
尼龙成型不久应用热水煮过

九 、

射 嘴 漏

塑料太热降低料筒和模具温度
射嘴不合适更换合适的射嘴
注射压力太大降低注射压力
注射速度太大降低注射速度
注射时间太长降低注射时间
背压太大降低背压或松退

十 、

凹痕

(缩水)

模腔塑料不足,引致缩水,不足原

因 :

(A)制品切面厚或薄厚不均匀

(B)入料不足

(C)注射压力太小

(D)注射时间太短

(E)浇口不对称

(F)射速太慢

(A)修改模具或增加注射压力;

(B)增加入料;

(C)增加注射压力;

(D)增加注射时间;

(E)浇口要对称;

(F)增加注射速度。
塑料太热(A)降低料筒温度;    (B)降低模具温度。
注射前熔胶无缓冲垫(A)增加入料;(B)保持泵心前熔胶垫层压力稳定
模具开启时间不一致调节好开模参数
注射前的塑胶缓冲垫多减少入料

制品脱模时依然过热

冷却模具,或立即将制品侵入水中,再或者延长

冷却时间。
十 一 、料筒温度太高降低料筒温度
黄 点 、

黄 线 、

变冷
塑料在筒内停留太久缩短注射周期
料筒内局部过热降低料筒温度
料筒内有死角更换料筒或螺杆

十 二 、

黑线

黑点
止逆圈磨损更换止逆圈
松退太长,引起料筒内有气体调整松退
模具排气不足增加排气槽
螺杆或止逆圈不干净清理螺杆或止逆圈

熔胶筒内壁烧焦胶块脱落(PE较常

见 )

(A)清洗机筒内壁;

(B)用较硬的塑料进入以擦净机筒内壁;

(C)避免塑胶长时间受高温。
空气带来赃物(A)封盖好料斗;(B)塑料亦要封闭好。

模腔内有空气,引致焦化

     (BURNING)

(A)工模排气系统要设计好;(B)再设计塑件;

(C)再定浇口位置;    (D)增加或减少熔胶筒和模

具温度,以改变塑料在模内的流动形态。

(E)降低射胶压力或速度。

冷塑料摩擦或与机筒壁摩擦时烧


(A)加入有外润滑剂的塑料;(B)翻磨料加入润滑

剂 ;

(C)提高机筒后段温度。

因拄塞或螺杆的中心有偏差发生

摩擦,烧焦。

(A)再次定位好拄塞;

(B)避免用细幼的磨料,因其位于二者之间。
射嘴过热而烧焦塑料降低射嘴温度
机筒温度变化大调节好机筒温度

十 三 、

气泡
模腔填料不足,由于:

(A)模具不良;(B)注射压力太低;

 (C)注射时间太短;

 (D)注射速度太慢;(E)入料不足。

(A)再设计模具;(B)增加注射压力;

(C)增加注射时间;(D)增加注射速度;

(E)增加浇口阔度。

十 四 、

破 裂 或

龟裂

填充太实

(A)减少入料速度;(B)减少入料压力;

(C)减少入料时间。
模具温度太低提高模温
模具设计不良再设计模具
顶针或定位环不当再调整模具

十 五 、

制 品 尺

寸 性 改


塑模情况不稳

(A)调整到最大之平稳操作;

(B)操作工人须均匀操作时间。

与上次参数不同

(A)改正不同之处;(B)检查塑料温度,射胶压力,

射胶速度,模具温度,周期状况,入料,电压,

温度调节表,压力系统和材料温度。


在检查塑件时,周边的空气温度不

固定

尽量使周边环境保持固定

十 六 、

不 稳 定

周期
开模时间长短不一操作人员要注意

不稳定压力

(A)射胶压力要足够及稳定;(B)检查压力系统是

否正常。

塑模周期间,熔胶筒温度不稳定

(A)检查温度控制器是否正常;

(B)检查电压是否稳定;

 (C)看发热圈是否损坏;

 (D)塑料到料斗后温度有没有变化;

(E)泵心机拄塞头前的料量要保持稳定;

(F)操作要稳定,不可时常调试;

(G)检查周边环境有无大的变化。

模具温度不均匀

(A)用模具温度控制器;(B)确定排气槽是否良好;

(C)检查各入水(油)管;(D)调整各入水(油)

管 ;
入料不稳定检查入料系统

十 七 、

流纹
塑料不够热提高塑料温度
模具不够热提高模具温度

浇口太小,引致塑料在模腔内有喷

射现象

扩大浇口
制品切面厚薄不均再设计模具
机器不稳定检查和调整机器

十 八 、

塑料在

浇口成

层型
塑料不够热提高塑料温度
模具不够热提高模具温度
射胶速度太慢增大射胶速度
射胶压力不足增大射胶压力
射胶时间过长增大射胶时间
射胶污染(A)清洗机筒;(B)避免混入其他不同塑料。
工模润滑剂过多清洁模壁,使用少量的润滑剂
水口太大或太小修改模具
模具太热(浇口部位)过热部位加冷却水

十 九 、

直浇道

粘模(断

水口)
压力过大降低注射压力
塑胶过热降低塑料温度
浇道过大修改模具
制品脱模锥度不够增大锥度
浇口和射嘴接触不良调整模具或射座
有倒扣位或模腔壁粗糙去除扣位或抛光模壁

注射时间长减少注射时间
入料过多减少入料
冷却时间太短延长冷却时间

二 十 、

塑件粘

注射压力过大降低注射压力
熔胶筒温度过高降低塑料温度
入料太多减少入料
注射时间长减少注射时间
模具内有倒扣位去除扣位
模腔深入部位空气压力小设立适当的排气槽
开模时间变动不一检查机器,固定开模时间
模具内壁抛光不够再次抛光
模芯松动重新装好模芯

二 十 一 、

塑件表

面粗糙

或有明

显的熔

接线

塑料过冷

(A)增加熔胶筒温度或模具温度;(B)增加注射压

力;(C)增加模塑周期。
脱模剂过多擦干模壁,尽量少用或不用
熔接线离浇口太远再定浇口位置
排气不良(A)增设足够排气槽;(B)或顶针中设排气槽。
制品切面厚薄变化太大(A)再设计制品;(B)浇口定位要适当。
模具过冷增加模温机提高模温
注射压力太低增加注射压力

注射速度太慢

(A)增大注射速度;(B)增加熔胶温度;

(C)增大螺杆背压。

模壁不光或有赃物

(A)检查模具是否漏水;(B)清洁和修理模具;

(C)再次抛光模具。

二 十 二 、

制品颜

色偏差

或颜色

起云,起

点。
温度偏高或偏低适当调整温度
色粉差异改换适合的色粉或调整好其配比
混料不均匀延长混料时间
原料底色差选择更好的原料
料筒不干净用干净的塑料清洗机筒
空气环境污染尽量控制好周边环境

操作不当(不稳定)

操作要尽量稳定,避免塑料和色粉在料筒内长时

间逗留而变色。
颜料扩散不良加扩散剂或油帮助

注塑工艺不当

(A)调整到最佳工艺;(B)增加背压;

(C)尽量减少残留量。